8月15日,日本首相石破茂以自民党总裁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“玉串料”的消息再次登上国际媒体头条。这一行为看似低调,实则暴露了日本政界对历史问题的顽固态度。靖国神社供奉的14名甲级战犯,是二战期间发动侵略战争、给亚洲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的刽子手,而石破茂的举动,无异于为这些“魔鬼”披上宗教外衣,试图模糊历史的罪恶本质。
靖国神社从来不是单纯的宗教场所,而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工具。从东条英机到松井石根,这些战犯的名字被刻在神社石碑上,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史的象征。石破茂选择在二战日本投降80周年之际供奉祭祀费,绝非偶然。这种“只送礼不上门”的操作,既是规避日本宪法限制的权宜之计,也是政客们试图在历史问题上“两头占”的典型策略——既不直接参拜触怒国际社会,又通过象征性行为向国内右翼势力表忠。
值得注意的是,石破茂并非孤立的个案。他的内阁成员小泉进次郎当天参拜靖国神社,而前首相岸田文雄也曾在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供奉“玉串料”。这种行为模式早已形成“惯例”:日本政客通过“自掏腰包”供奉祭祀费,既满足右翼群体的意识形态需求,又避免与中韩等邻国直接对抗。但这种“政治正确”的表演,掩盖不了其背后的危险信号——靖国神社的“春秋例行大祭”年年举行,“大家一起来参拜靖国神社之会”等超党派议员联盟持续活跃,说明日本政界并未真正与军国主义切割。
石破茂的行为之所以引发争议,不仅因为靖国神社的历史象征,更因其传递的政治信号。在2024年10月就任首相后,他已在今年4月以“内阁总理大臣”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供品,如今再度以自民党总裁身份供奉祭祀费,表明其试图将个人政治形象与右翼势力捆绑。这种操作在选举周期中尤为明显——通过迎合国内保守派选民,巩固自民党的执政基础,却将亚洲邻国推向对立面。
历史不会因粉饰而消逝。靖国神社内供奉的战犯,曾让无数亚洲人民遭受奴役与屠杀。日本政客的“祭鬼”行为,不仅是对受害国人民的二次伤害,更是对和平原则的公然挑衅。当日本国内仍有人将8月15日称为“终战”而非“投降日”,当“终战诏书”拒绝承认侵略战争,当纪念仪式只强调原子弹受害者而闭口不谈加害者,这种选择性遗忘与美化侵略史的行径,注定会动摇日本作为负责任国家的根基。
国际社会对石破茂等人的行为早已表达明确立场。中国外交部多次指出,靖国神社是军国主义的精神工具,敦促日本彻底反省历史;韩国、俄罗斯等国也多次发声谴责。然而,日本政客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:一边承诺“反省历史”,一边通过实际行动否定侵略罪行。这种虚伪的双标操作,不仅损害了日本的国际信誉,也让亚洲和平进程蒙上阴影。
80年前的战争伤痛尚未愈合,石破茂的“祭鬼”行为却试图让历史倒退。对于亚洲国家而言,这不仅是一次外交危机,更是一场关于历史认知的斗争。我们呼吁日本政界正视历史,以实际行动取信于邻国,而不是通过靖国神社的“玉串料”和“参拜”来粉饰太平。只有彻底清算军国主义遗产,才能真正实现区域和平与共同发展。否则,广岛与长崎的悲剧或许将不再是历史的终点,而是未来的起点。
#石破茂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#
盈利通配资,中国十大正规炒股平台,金牛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